舞光未来港美股配资
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兼亚洲光伏产业协会主席,朱共山先生。
去年间,光伏产业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既伴随着剧烈的阵痛,又见证了系统性的重塑。在这一过程中,“大变革”与“大洗牌”并行不悖,淘汰与新生交织,深度分化与动态整合同步上演。作为行业大变局中的关键因素,中国光伏产业在承受全产业链压力、供需关系转变、贸易壁垒等阶段性挑战的同时,以技术世代更替引领产业革命,通过底部整合提升竞争层次,以行业自律促进产能优化,正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提升,从单一市场依赖迈向全球市场突破,同步完成发展角色的历史性转变。
光伏产业的阶段性波动并未动摇其持续增长的势头。2024年,全球光伏装机新增量超过600吉瓦,同比增长率超过30%,而在运光伏总装机量已突破2.2太瓦,与燃煤发电的规模相若,预计年底将实现超越。我国在2024年的光伏新增装机量达到278吉瓦,总装机容量为887吉瓦,巩固了其作为第二大电源的地位。“光储协同”的发展模式推动新型储能项目的总装机量达到73.8吉瓦/168吉瓦时,同比增长率超过130%。
一年有余,技术、资本与市场的共同筛选,促使光伏产业集中度得以提升,同时提升了行业的准入门槛和价值标准。光伏产业正经历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孕育着全新的产业生态。
初见三大技术时代的巅峰之作,光伏产业链迎来了全面革新的蝶变。从源头材料到低能耗、低碳排放的起点,中间环节的电池组件展现出高效能、高附加值、强盈利潜力,再到下游发电领域,低投入、低成本、少占地、高收益的特点显著。钙钛矿与晶硅叠层组件,相较于传统组件,其理论效率可提升达50%,成本降低20%,碳排放减少超过50%。综合发电量、成本以及绿色溢价,保守估算,1吉瓦组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至少可带来20亿元的收入增长。
继而,当前光伏技术的突破并非独立现象,而是呈现光储协同、电网互助、AI协同以及连锁反应的特点。光伏产业已迈入“后硅基时代”,其发展轨迹不再延续过往,从“硅基一枝独秀”转向硅、锂、碳三者相互促进、多材料共同进步的新局面。这三种材料技术相辅相成、性能融合,预计将在五年内实现长时储能的全面商业化,大型电站的光储比例将提升至大约10:7,光储市场规模也将显著扩大。此外,超导电网的全球能源互联、AI的精准预测与即时调度,为构建以风光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坚实的核心支持。
再次强调,全链路、跨界融合的绿色低碳化成为本轮光伏技术突破的核心。在光伏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中,碳值成为衡量标准,推动产业链价值的转移、市场的理性调整以及制造端利润的重新分配。随着碳足迹规则约束范围的迅速扩大,那些无法满足碳值要求的落后技术和产能,必将遭受市场的无情淘汰。以2024年为例,中国绿电交易的溢价收益为光伏项目贡献了约30亿元的利润。展望未来,“绿硅—绿电—绿氢—绿色化工”的“四绿延链”模式,将重塑能源和工业价值链,开辟出一片充满无限想象的市场空间。
中国光伏产业经过二十余载的砥砺奋进,在全球舞台上成功完成了成长的蜕变与飞跃。为了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我国平均每年需新增光伏装机容量500至700吉瓦,而全球光伏行业的未来增长潜力更是巨大,超乎人们的预期。这条与阳光共舞的黄金赛道,正等待着每一位光伏人齐心协力,全力以赴,共同开启对未来的探索。
来源:中国电力报
编辑:高慧君港美股配资
博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