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一位志愿军战士凭借“土办法”发明了看似“高科技”的战术,成功地让美军误以为我们掌握了先进武器场外配资,实则完全是凭借智慧和勇气。这个神奇的战术,就是利用手榴弹的威力来打击敌人,最终通过一个小小的团队消灭了敌人四百余人。究竟是什么样的巧妙战术,能让敌人惊慌失措呢?
2018年,在渭城区老兵登记处,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走进了办公室,他步履蹒跚,手里紧握一张泛黄的纸,边角已破损。他用陕西话告诉工作人员,自己是来登记老兵信息的。工作人员是位年轻姑娘,看到老人递来的纸张时,立刻注意到这份文件上竟然有黄继光、邱少云、蔡兴海的名字。她一愣,心中瞬间有了猜测,原来眼前的老人竟然是那位和黄继光并肩作战的英雄——蔡兴海。她赶紧向老人请教,然而,老人却谦虚低调,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并不值得一提。但这份记功令还是引起了领导的重视,随后蔡兴海被认定为一位真正的战斗英雄。
展开剩余80%蔡兴海的传奇,始于1952年的上甘岭战役。当时,美军为了夺取战略性位置——597.9高地,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和重型装备。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我军的装备相对落后,尤其是手榴弹等轻型武器。虽然美军的炮火如雨点般密集,但志愿军战士却毫不退缩,蔡兴海带领着他的战友们坚守9号阵地——这一阵地关系到整个高地的成败。敌人的猛烈攻击几乎让阵地面目全非,但志愿军依然坚守不退,誓死捍卫这片土地。
在敌人进攻的同时,蔡兴海意识到,单纯依靠步枪和机枪根本无法有效抵挡敌人的攻势,必须想出一条能够打击敌人的办法。经过细致观察,蔡兴海发现美军在进攻时,喜欢分散队形,迅速突进。这个发现让他有了灵感:虽然手榴弹威力有限,但若能巧妙利用它的特点,就有可能给敌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打击。
蔡兴海大胆提出了一个惊人的想法——“打空爆”。所谓“打空爆”,就是将手榴弹的引信拉开后,延迟几秒钟再投掷出去,使得手榴弹在空中爆炸,利用空中爆炸带来的强大杀伤力对敌人造成极大伤害。这种方法非常危险,稍有不慎,自己就可能被炸伤,但为了阵地的安全,蔡兴海毫不犹豫地付诸实践。
他向战友们讲解了这种战术的操作方法,并且带领他们演练。尽管年轻战士心中有些疑虑,但在蔡兴海的鼓励下,大家最终决定全力支持这一方案。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蔡兴海和战友们用“打空爆”这一战术将手榴弹的威力发挥到了极致。敌人发起冲锋时,一枚枚手榴弹在空中爆炸,造成了巨大的杀伤力,美军被炸得人仰马翻,甚至一度误以为我方掌握了什么神秘的高科技武器。
这场战斗持续了43天,志愿军战士们凭借不屈的意志和勇敢的行动,成功击退了美军七次冲锋,歼灭敌军400余人,而我军仅有三人轻伤。蔡兴海和他的9人小队,凭借着这种“土办法”创造了一个战术奇迹,最终守住了9号阵地,也为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战后,蔡兴海并未享受荣华富贵,而是选择了回到西藏,继续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在艰苦的高原环境下,蔡兴海与藏族同胞同吃同住,共同度过了许多困难岁月。在1962年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蔡兴海再次带领战士们奋勇杀敌,最终取得了胜利。几年后,他回到了陕西家乡,脱下军装,选择去当时效益不佳的咸阳市机电设备公司工作,依然保持着简朴的生活态度。
蔡兴海常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即使在工作中,他也始终没有特殊待遇,骑自行车上班,和普通职工一起吃饭,不以个人身份为荣。对于家人的提议,他总是坚持:一切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要依赖他人的帮助。蔡兴海的一生,是无数志愿军战士坚守信仰、不求回报的缩影。
今天,我们在和平年代安享生活,不应忘记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付出生命和汗水的英雄们。蔡兴海和他的战友们,虽然曾经普通,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安宁,我们应当永远铭记并敬佩他们的英雄事迹。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2021-10-27 ——红色故事上甘岭战役“特等功臣”蔡兴海:浴血奋战建奇功 忠诚担当守初心
百度百科——蔡兴海
发布于:天津市博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