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夏朝的历史研究,一直是考古学界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被学者们称为中国考古学的哥德巴赫猜想。尽管我们已经发现了重要的二里头遗址,并实施了国家级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但关于夏朝的诸多谜团依然未能完全解开。就连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最终报告,在学术界也引发了持续不断的争议和讨论。 让我们从日本学者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这个古老王朝。在之前的多次研究中,我曾提出一个观点:从考古发现来看,夏朝似乎被分割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阶段。一方面,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绝对年代测定显示其存在于公元前1750年至前1520年之间,持续时间仅200余年。这与《竹书纪年》中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的记载相去甚远,更无法印证《晋书》夏年多殷的说法。另一方面,在公元前2000年至前1600年这个被认为是夏朝纪年的范围内,除了二里头遗址外,再没有其他遗址能在规模和影响力上与之相提并论。 二里头考古工作队前队长许宏教授曾直言不讳地说: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的一二百年间,考古学上完全看不到与传世文献相对应的'王朝气象'。因此,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在认定二里头遗址为夏都斟鄩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这里可能只是夏朝晚期的都城。报告指出:以王城岗遗址二、三期为代表的河南龙山文化晚期遗存,应是考古学上探索早期夏文化的主要对象。 然而,王城岗遗址的年代已经延伸到了龙山文化时期。无论是从城址规模(面积仅30万平方米,约为二里头遗址的十分之一)还是文化渊源来看,王城岗遗址所代表的河南龙山文化都很难被视为二里头文化的直接源头。事实上线上股票配资专业,河南龙山文化本身就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例如,在崇山一带,王湾类型的河南龙山文化以深腹罐为主,同时存在鬲;而煤山类型则以鼎为主要特征。仅在这相邻的两个类型之间,就存在着如此明显的差异。
展开剩余68%发布于:天津市博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