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目的股票配资社区,就做不成任何事情。目的渺小,就做不成任何大事。
——狄德罗
#
6月全球共发射火箭25次,卫星424颗
我国共进行35次运载火箭发射
6月份,全球4个国家共进行25次轨道级运载火箭任务,发射卫星424颗、飞船1艘。
此外,2025上半年,我国共进行35次运载火箭发射,相比去年同期的30次增加5次。
公开信息整理,统计截至6.30(个别数字或有出入)。
#
广西拟建设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回收场
展开剩余90%拟在防城港市建设北部湾星座及广西—东盟数据底座
据广西日报报道,近日,防城港市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与中科卫星(广西)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在防城港市建设北部湾星座及广西—东盟数据底座,支持协助防城港市论证、规划和建设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回收场,共同推动卫星遥感在广西及东盟地区的创新应用服务。
防城港市是我国唯一的沿海沿边港口城市,在发展商业航天产业和面向东盟、“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航天国际合作具有独特区位优势。目前,该市正在开展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建设,为太空制药、太空生命科学等商业航天新场景培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
伊朗已经立法:禁用星链卫星互联网服务
违者可处以罚款、鞭刑或最高两年监禁
据伊朗媒体报道,伊朗议会通过立法,将使用“星链”卫星互联网服务定为违法,违者可处以罚款、鞭刑或最高两年监禁。
有趣的是,之前美国驻德国大使Richard Grenell公开向马斯克喊话,希望他未来几周能在伊朗免费开通星链卫星互联网服务。
他在X平台上@了马斯克,询问能否对伊朗免费开放星链,因为他在伊朗的朋友们无法正常获取互联网信息。
他还说,个人愿意为此捐款,相信其他人也会这么做。
除了发动大规模空袭,以色列之前还对伊朗发动了大规模的网络战,攻击其网络基础设施,一度迫使伊朗关闭了互联网服务。
据非官方统计,约2万至4万台星链终端已在伊秘密运行,黑市价格飙升至5000美元/台。
#
工作24年的日本主力火箭H2A退役
现役运载仅余两型
2025年6月29日,日本航天局(JAXA)完成了H2A火箭的第50次也是最后一次发射,将一颗地球科学卫星送入轨道。这标志着服役24年的H2A火箭正式退役。H2A火箭承担了日本从近地轨道到深空、从民用到军用的主要发射任务,50次发射中仅一次失败,成功率达98%。然而,由于高成本和较低的任务频次,H2A在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竞争力有限。其继任型号H3火箭于2023年首飞,至今已执行5次任务,其中4次成功。H3火箭采用膨胀排气循环发动机,成本更低,运载能力提升了30%。目前,日本现役运载火箭仅余H3和埃普西隆(Epsilon)固体小火箭。日本的商业航天公司也在积极研制新的火箭,但尚未取得成功。日本没有自己的载人航天系统,通过国际合作将宇航员送上国际空间站。
#
美国太空军申请2.77亿美元建设军用卫星网络
暂停"运输层"第三批次计划
2025年6月26日,美国太空军在参议院听证会上提出2026财年预算申请,计划为“MILNET”低轨星座项目拨款2.77亿美元,同时暂停太空发展局“第三批次运输层”先进低轨通信卫星的研发经费。该预算整合了两个项目单元,技术基础源自国家侦察局基于SpaceX“星盾”系统的机密MILNET计划。空军部强调,MILNET将采用“即插即用”架构设计,确保不依赖SpaceX单一供应商。然而,参议院拨款委员会国防小组首席成员克里斯·库恩斯批评该项目缺乏竞争机制,未采用开放架构。太空发展局已暂停发布“三期运输层”项目招标书,等待预算指导。该机构此前已就“三期跟踪层”项目征询工业界提案。
#
火箭实验室承接欧空局LEO-PNT探路者卫星发射
不早于12月发射两颗欧洲导航技术演示卫星
据spacenews消息,火箭实验室宣布获得欧洲航天局合同,将使用“电子”火箭,于不早于12月,从新西兰发射场,发射两颗欧洲导航技术演示卫星——近地轨道定位导航与授时(LEO-PNT)探路者A卫星。
这两颗卫星分别由GMV公司和泰雷兹阿莱尼亚航天公司建造,属立方体卫星级别,单颗重量在20至30公斤,将被送入510公里轨道,旨在测试关键技术、使用相关频谱,运行期至少6个月。欧空局选择火箭实验室,是因需紧迫将卫星入轨以使用国际电信联盟分配频谱,此次发射确保卫星在2026年春季前进入太空。
据悉,该发射任务凸显欧洲在部分航天任务上仍依赖美国公司运载工具。因时间线和轨道要求,欧洲现有阿丽亚娜6号、织女星C火箭等发射选项无法满足。未来,在两颗探路者A卫星之后,还将发射八颗探路者B卫星,为完整LEO-PNT星座计划提供依据,该星座将增强现有伽利略星座。而一个完整的LEO-PNT星座预计约有300颗卫星,或在2028年开始的欧盟下一个七年期多年度财政框架中获资金。
#
美国联邦航空局批准瓦尔达太空舱无限次再入
授权开展多次操作直至2029年许可证到期
据aviationweek消息,瓦尔达太空公司获美国联邦航空局(FAA)新许可,可让其W系列太空舱无限制重返地球大气层。6月18日,美国联邦航空局向该公司颁发扩展的第450部分再入许可证,适用于“温尼贝戈”(W系列)太空舱,授权其开展多次操作直至2029年许可证到期。
此前,瓦尔达太空公司太空舱再入需单独审批,每次监管审查约三个月。凭借新许可,该公司6月23日搭乘SpaceX猎鹰9号“运输者-14”拼车任务发射W-4太空舱,并已安排至明年的飞行任务。虽目前未提高发射频率,但未来有能力在每次拼车任务中发射多艘航天器,且已预订2026年前所有“运输者”发射任务。
瓦尔达太空公司系统常用于微重力药物处理,如W-4任务将尝试制造小分子晶体。其W-3任务受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普罗米修斯”计划资助,携带先进惯性测量单元,再入速度超25马赫。更高的发射和再入频率,既为瓦尔达太空公司带来更多收入,也助力研究人员在微重力或高速再入中更快进行迭代测试。
#
小米 YU7 现身租赁市场
日租要价 2000 元,跟兰博基尼一个价
6 月 29 日,小米 YU7 上市后直接卖爆,订单也创下了全球车企的销售纪录。在小米汽车门店,看车的人络绎不绝,想要试驾的话,有销售透露,试驾要排到一周之后了。
小米 YU7 的热卖,也带动了租赁市场,在二手平台搜索「小米 YU7 出租」发现,目前已有大量商家上线小米 YU7 租车服务。
虽然小米 YU7 的起售价格只有 25.35 万元,但租赁价格却已比肩不少超跑车型。作为对比,兰博基尼小牛的日租价格为 2000 元左右,法拉利 458 等车型租赁价格也在 2、3 千元不等,小米 YU7 因为流量和稀缺性,其租赁价格远超它的车型定位。
#
OpenAI 与美国国防部、印度政府达成 AI 定制合作
服务收费至少千万美元
6 月 29 日,The Information 刚刚报道称,OpenAI 正在效仿 Palantir,加大咨询服务投入,并已与美国国防部、印度政府以及 Grab 达成定制化 AI 合作协议。
消息人士称,OpenAI 在向大公司和政府机构推销其 AI 技术时,借鉴了众多软件公司的策略——提供内部研究人员和软件工程师,为客户定制 AI 解决方案。
该公司正在扩充人员与资源以强化此类咨询式服务,通常对客户收费至少 1000 万美元(现汇率约合 7168.6 万元人民币),然后其工程师将指导客户完成「微调」过程。
#
马斯克公布脑机接口最新进展
受试者有望用意念操控人形机器人
6 月 29 日,马斯克旗下 Neuralink 公司近日公布了脑机接口的最新进展。通过植入 N1 芯片,脊髓损伤和渐冻症患者已能用意念操控虚拟机械手、玩游戏、甚至重新与外界交流。N1 芯片如硬币大小,可无线充电,实时捕捉大脑信号并转化为数字指令,目前已在 7 名受试者中应用。
Neuralink 计划 2025 年实现「意图言语」解码,帮助失语症患者恢复交流;2026 年启动「盲视」项目,助失明者重获视觉。未来几年,电极数量将持续提升,目标是实现多区域植入、治疗精神疾病股票配资社区,并最终通过脑机接口精准操控特斯拉人形机器人 Optimus。行业竞争激烈,微软、亚马逊、苹果等巨头也在布局。预计到 2040 年,全球脑机接口医疗市场规模将达 1450 亿美元。
发布于:北京市博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